| 
【商品特色】 范氏肉圓呈三角形,相當獨特,此與製作過程有很大的關係。首先需將粉漿、蕃薯粉依一定比例,攪拌成糊狀,目的是為了讓做出來的肉圓皮Q且有彈性。然後把米漿以圓形模具盛裝,放入豬腿肉 、麻竹筍、蔥頭等材料後覆上粉漿,蒸熟後就成了一粒粒外皮半透明的肉圓。 捏製肉圓時,將攪拌成糊狀粉漿填入模具,置入餡料後再用手掌迅速掏出粉漿、肉餡,捏合成三角椎型,表皮留下明顯三指掐痕,因此無法使用機器代替生產,全賴手工一粒、一粒的捏製,可說是北斗肉圓最大的特色。 至於吃法,以有油炸為主、炊蒸二種,因原料是以蕃薯粉為主,其蒸熟後再油炸,加上醬料吃的肉圓,不會覺得油膩,且十分滑溜爽口、別有風味,范振忠表示,北斗肉圓的外皮特殊,是人間一大美食。 食用方式: 醬料: 醬料包需要冷凍於0C以下三十天,醬料包耐高溫材質,冷凍後取出浸泡熱水中溶化再添加醬油 及蒜泥汁(蒜頭打碎加開水稀釋) 油炸:一般廚房食用油均可,豬油清香油最佳,冷油時肉圓就需一同下鍋,開小火待皮軟即可 清蒸:與蒸饅頭方法相同,將水煮沸後蒸約十分鐘,待皮軟即可 微波:因結凍過程度不同,時間請自行調整,微波前請噴少許開水,需加蓋微波,內部熱即可" 【品牌故事】 "北斗肉圓名號響叮噹,慕名而來的遊客看到北斗鎮肉圓店家林立,有點納悶,到底哪家才是正宗北斗肉圓呢?北斗人遇到問路的遊客總會說,每家北斗肉圓都吃看看,能品嚐不同風味,每家都有獨門醬料特色。 北斗肉圓表皮材料為蕃薯粉及米醬,後腿肉炒香料及切成細丁狀竹筍做內餡,攪拌好米漿填入杯口直徑約三個半指寬模子,置入餡料後用手掌挖出,捏合成三角椎型,表皮留下明顯『三指』掐痕。 二粒北斗肉圓,配貢丸、豆腐湯,或唇齒留香『四神湯』,四、五十元,就一飽口福,北斗肉圓總是維持便宜好吃風味,滿足顧客胃口。 當時以范龍生的『生』字做為註冊,稱為『肉圓生』,六十多歲肉圓生店主范龍生說,清朝時期家族供奉三山國王神壇,祖父范萬居看到信徒,餓著肚子求神看病,用蕃薯籤磨成粉漿,因當時肉類取得不易,只有竹筍可當餡料,煮熟後分食,當時是稱為『粉丸』,後來到父親范媽意以挑著肉圓擔沿街叫賣,接著在員林客運前設攤,後改奠安宮前俗稱(宮口)設攤在當時只有五家攤位,爾後逐漸打開北斗肉圓知名度,現北斗市區由肉圓生第四代范振忠接掌,現今的范氏肉圓生更新店面,有冷氣空調,常有顧客排著常常隊伍等著吃肉圓,或外帶每盒三百元的肉圓禮盒亦有各大購物網均有,宅急便配送。 【商品檢驗】 |